导 读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于昨日(9月25日)举行了投运仪式,这是民航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经历7次综合模拟演练、3场验证试飞之后,大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迎来它“凤凰展翅”的高光时刻。
大兴机场是一座总投资额高达800亿元人民币、未来年客流吞吐量可达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巨型机场。开航后,大兴机场与首都机场将逐步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
从2015年9月开工建设到2019年8月30日完成行业验收总验和使用许可终审,大兴机场,这一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仅耗时四年半,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2017年6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建设单位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申报的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停车楼工程进行了专家评价会议。2017年9月,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项目证书。
一 项目概况
(一)场址位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约46公里,距离党中央确立的两个“国家大事、千年大计”战略性项目:北京行政副中心54公里、河北雄安新区55公里,处于两者连线的中心;距首都机场67公里,距天津滨海机场85公里,距石家庄正定机场197公里。
(二)功能定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功能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未来将与首都机场相对独立运营,共同承担京津冀地区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业务,形成适度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双枢纽”将可架起更便捷的“空中丝绸之路”,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助力国家对外开放,计划2019年6月30日前竣工验收并于2019年9月30日前投入运营。
(三)总体规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跨京冀两地,其中北京市占地60%,河北省占地40%。大兴机场规划适度超前,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远期规划占地45平方公里(约6.8万亩),通过军民航融合发展,6条民航跑道和1条军航跑道共同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88万架次的规划目标。本着控制投资、集约节约原则,本期占地27平方公里(约4万亩),按照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飞机起降62万架次目标设计,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三纵一横”4条跑道。此条侧向跑道,原本是正东正西,为避免对廊坊市主城区噪声影响,侧向跑道向南偏转20度,飞机噪声可避开廊坊主城区等人口聚集区,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图1 大兴机场本期建设
(四)综合交通规划大兴机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标志性工程。它不仅从空中构建世界级航线网路,地面还融合高铁、城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形式,构成“五纵两横”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网络。机场轨道专线可直达北京市中心区域并与城市轨道网络多点衔接,实现“一次换乘、一小时通达、一站式服务”;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可在2小时以内实现与周边主要城市的连接。
图2 综合交通规划
二 典型的绿色措施
北京大兴机场全心全力筑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努力打造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深入剖析“四个工程”和“四个机场”核心内涵并制定关键性指标,并扎实落实于工程建设中,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建设海绵机场、低碳节能环保机场。在全场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绿色施工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绿色亮点、科技创新的绿色示范工程,未来仍将持续不断深入进行。典型的绿色措施目前已形成一系列国际一流世界领先的绿色亮点,主要包括:
(一)创新型跑道构型充分利用空地一体化运行仿真技术,从空域、地面、环境影响、运行效率等方面综合比选、优化设计,国内首创带有侧向跑道的全向跑道构型,航站区位于中央区域,从运行仿真结果来看:地面和空中衔接顺畅、运行高效,运行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图5 大兴机场噪声影响示意图施程序
大兴机场侧向跑道可避开北面禁区及减少飞机为躲避首都机场航线而产生的绕行;向南偏转20度,飞机噪声可避开廊坊主城区等人口聚集区。总的来看,大兴机场规划布局方案高效、节能、环保。
(二)代表新世纪、新水平的绿色航站楼大兴机场航站楼采用五指廊放射构型,陆侧的综合服务楼形同航站楼的第六条指廊,与航站楼共同形成了一个形态完整、特征鲜明的总体构型。大兴机场航站楼在旅客步行距离、首件行李到达时间、四项主要中转时间、节能环保、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树立了全新标杆。
1.高度整合的交通枢纽建筑综合体,多项指标在国内首屈一指。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仅需不到8分钟。
图6 旅客步行距离
2.高效的行李传输系统:采用创新式设计,进港行李平均运送距离为550 米,首件进港行李可在13 分钟内到达,避免旅客长时间等待。
图7 行李传输系统
3.全球首创双层出发,每层车道边衔接航站楼不同的功能分区,有效保障不同类型的旅客快捷出港。
图8 航站楼双层出发车道边
4.分布于指廊端头节点的五个庭院(中国园、瓷园、田园、丝园、茶园),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在节省建筑面积的同时创造室外候机感受,并且营造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花园空间。
5.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城际、快轨等多种轨道交通南北穿越航站楼,在航站楼下设站,其中京雄城际、大兴机场快线、廊涿城际本期与航站楼同步投入使用,形成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旅客可以通过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直接提升至航站楼的出港大厅,航空旅客与其他交通工具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实现了“无缝衔接。”
图9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6.绿色、节能建筑典范按照国家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最高要求进行设计,通过综合采用各类创新型举措,大兴机场航站楼是国内单体体量最大的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同时也是全国首个通过节能建筑三A级评价的项目。
图10 绿色、节能的新型航站楼
(三)创新型的能源解决方案以环保、经济为考核目标,技术安全为适用前提,尽可能选用清洁能源,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通过建设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三大可再生能源系统,以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方式,实现大兴机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实际可超过10%,超额完成国家发改委节能评估批复要求的既定目标。
创新型能源主要包括:
1.地源热泵:经研究,创新型的提出了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方案,以蓄滞洪区作为地埋孔区域(布孔数量约为10493个),通过耦合设计,实现地源热泵与集中锅炉房、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常规电制冷、冰蓄冷等的有机结合,形成稳定可靠的复合式系统,可实现年减排1.81万吨标煤,实现大兴机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10%。
2.太阳能光伏发电:货运站、停车楼等屋顶、侧向跑道等,总装机容量不低于10MW。
3.太阳能热水:航食生产用水预热,工作区、飞行区生活用水等广泛使用。
4.充电桩建设:在满足国家、北京市关于充电桩配置基础上,北京大兴机场提出:确保场内通用车辆清洁能源车使用率100%,新增特种车辆原则上使用率100%(不具备满足性能需求或没有合适新能源产品的车辆除外)。初步预测,2019年建成投入运营后,空侧清洁能源车总体比例将达66%以上,每年度可减少1161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77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5.海绵机场:对全场水资源收集、处理、回用等统一规划,构建高效合理的复合生态水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可实现海绵机场建设目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外排流量不超过30立方米/秒;(2)雨水收集率100%,全场设置总容积280万立方米的调蓄水池;雨污分流100%;污水处理率100%;中水充分回用,替代市政用水,全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30%。
(四)内部建筑全面深绿化大兴机场是国内首个通过顶层设计、全过程研究实现内部建筑全面深绿的机场。大兴机场全场100%为绿色建筑,其中70%以上的建筑可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不低于90%,一星级100%进行要求。
三 绿色文明施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河北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成立了施工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及主要任务;制定并严格落实施工扬尘治理工作管理方案,组织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实施方案,报北京市住建、环保部门备案管理。按照环评批复要求,组织环境监理单位进驻现场并开展常态化巡视,建立扬尘治理视频在线监控系统,建立环境保护月度讲评会制度,定期报送扬尘治理信息专报。
图11 多功能雾炮车
为提升大兴机场绿色施工水平,指挥部还参与并编制了《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AC-158-CA-2017-02),制定和发布了大兴机场的《绿色施工指南》,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环境检测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等参建单位及第三方咨询单位共同开展绿色施工。在建设过程中,航站区工程在全国首次引入集雾炮降尘、水枪消防、强力清扫于一体的多功能雾炮车,同时引入抑尘剂、车辆自动冲洗等新型技术或设备。各项扬尘治理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整治效果显著。
图12 车辆自动冲洗装置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场内多个标段先后获评为“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大兴机场施工工地多次在获得各类“绿色文明施工” 称号并获得通报表扬。
友情链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佛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
佛山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协会
电话:0757-81066190
传真:0757-8106619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平西路夏西国际商务区城市动力联盟大楼东区502B室
COPYRIGHT © 2016佛山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214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