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标识,住建部发布《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具体内容如下:
1 总 则
1.0.1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标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1.0.3 建筑能效测评应包括建筑能效理论测评和建筑能效运行测评。新建、扩建和改建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民用建筑应进行建筑能效理论测评和建筑能效标识;既有公共建筑应进行建筑能效运行测评。
1.0.4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能效理论测评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evaluation
对建筑能耗、建筑能效测评值、碳排放量等指标进行计算、核查、校验,并依据建筑能效测评值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
2.0.2 建筑能效运行测评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operation evaluation
通过对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及建筑服务量进行统计、核查、校验,计算建筑能耗比,以分值形式给出运行能效水平的活动。
2.0.3 建筑能效标识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ion
依据建筑能效理论测评结果,将建筑能效等级给予的标志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明示的活动。
2.0.4 基准建筑
bench marking building
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等与所标识建筑完全一致,且节能率为50%的模型建筑。
2.0.5 基准能耗
benchmark energy consumption
基准建筑全年单位建筑面积的理论能耗。
2.0.6 同类型标识建筑
the same type of building
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相同,且同期建设、执行相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居住建筑。
2.0.7 建筑能效测评值
evaluation value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用于表征建筑能效等级的分数值。
2.0.8 建筑能效标识计算工具
calculating tools of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条件,计算建筑能耗、建筑能效测评值和建筑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并评定建筑能效等级的工具。
2.0.9 标准化能耗
benchmark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根据建筑实际运行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能耗影响因素与能耗之间的统计模型,通过输入附录D的参数,计算获得的表征同类建筑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平均能耗值。
2.0.10 建筑服务量
amount of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building
由建筑类型及使用功能决定的,表征建筑物为用户提供服务数量和规模的特征参数。
2.0.11 能耗比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建筑实际运行总能耗与标准化能耗的比值。
2.0.12 建筑能效运行测评工具
benchmarking tools of building operation energy performance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采用建筑服务量及实际运行能耗值计算测评建筑能耗比并查询其在同类建筑样本中相对位置,并评定建筑能效运行水平的统一工具。
3 基本规定
4 建筑能效理论测评
5 建筑能效运行测评
6 建筑能效标识
6.0.1 建筑能效标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筑能效等级;
2 建筑基本信息;
3 标识时间和有效期;
4 建筑能效信息码。
6.0.2 建筑能效标识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建筑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地址、建造年代、建筑类型;
2 计算说明,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等关键信息,基准能耗、标识建筑能耗、建筑能效测评值、碳排放计算说明;
3 建筑用能信息和碳排放信息;
4 建筑能效测评表;
5 对于能效等级低于三级的建筑,应提供能效提升的建议;
6 对于能效等级为五级和六级的建筑,除应提供能效提升的建议外,应进行能源审计;
7 测评过程中依据的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其他附件。
6.0.3 建筑能效标识计算工具应及时更新相应计算版本,并应在申报文件中明确采用的计算软件版本,提交相应的原始计算文件。
6.0.4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应悬挂在建筑主入口或大厅的醒目位置;建筑节能改造或扩建等对建筑能效产生影响时,应重新标识。
附录A 建筑能效理论测评计算参数
附录B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测评表
附录C 公共建筑能效理论测评表
原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友情链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佛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
佛山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协会
电话:0757-81066190
传真:0757-8106619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平西路夏西国际商务区城市动力联盟大楼东区502B室
COPYRIGHT © 2016佛山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214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佛山